【三下乡】弘扬“三线”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探访816军工小镇

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1324

通讯员:龙俊颖、邓玉涵

追寻历史足迹,踏访红色热土,7月12日,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来到816军工小镇进行“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旨在传承“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816小镇位于涪陵区白涛街道,由原816堆工机械加工厂改造而成,这片精神原乡根植于世界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之上,其内在的精神之魂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

图一:志愿者参观816军工陈列馆

20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立足国际形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开始启动。816小镇便是三线建设的历史遗迹之一,是816工程最核心的精神之魂。

图二:816小镇里锈迹斑斑的机器

青砖红墙,记忆房屋,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建筑都是历史的承载者,谱写三线建设的宏伟诗篇,见证了三线建设为增加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的伟大献。

图三:816小镇中陈旧的展品

816小镇是以弘扬家国情怀、实践乡村振兴、共创理想生活为核心理念的一座三线丰碑,小镇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承载着历史。踏访途中,志愿者们参观了816军工陈列馆,馆内分为A馆党史三线陈列馆、B馆暨近代工业装备回顾展、C馆摄影作品展。在党史三线陈列馆中,陈的展品、锈迹斑斑的机器将志愿者们的思绪带入到三线建设时期,沉寂的车间凝固成历史,将先辈们的奋斗历史书写在陈列馆的每一个角落B馆用放映电影的方式让人们了解三线建设的那段历史,地板上书写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更是让人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C馆展出三线摄影作品,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先辈们的芳华依旧、三线建设的时代风貌、工业的崛起重生三线年代的砥砺岁月。三线人艰苦创业,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代人,体现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情操在军工陈列馆中得到充分展现,学院青年志愿者们用心感受,细细体会,被三线人自强不息,铸剑为犁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

图四:志愿者了解816军工小镇

那些曾经为三线建设奋斗过的专家工人军人知识分子,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将自己的汗水和一腔热血挥洒在这片倾注了他们半生的土地上。有些即使已经白发苍苍,但却依旧守候在这倾注自己半生心血的的第二故乡。也许,这一代人的青春已然逝去,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一样会有下一代人的芳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