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31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检验学院办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保就业”“稳就业”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推动我院毕业生更加充分更加高质量就业,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13项具体措施。

一、完善就业四级联动机制

1.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院长、书记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系主任、班导师、毕业年级辅导员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2.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包学院、毕业年级辅导员包年级、系主任包专业、班导师包班级”的要求,建立“党政领导—辅导员—系主任—班导师”的四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就业责任。

3.延长班导师跟班服务时限,将指导学生就业纳入毕业班班导师职责。

二、提前抓好就业创业准备

1.以“要就业”为基础,在大四以前,多途径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讲座,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2.以“能就业”为重点,按照每生至少参与1次的要求,提前组织学生参与生涯规划、简历设计、模拟招聘、经验交流等职场体验活动,提升就业能力。

3.以“好就业”为关键,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学生综合评估,鼓励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

4.以“可就业”为保障,按照人人过关要求,提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历设计,提升推介水平。

三、精准建立就业意向台账

1.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四上期对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全面征集,建立就业意向台账,并定期更新。

2.以考研、考公为重点,分类建立就业意向台账。建立特殊学生就业意向台账并定期更新。

3.加强就业意向台账信息共享,及时向系主任、班导师提供信息,以便分层、分类指导。

四、强化实习就业一体推进

1.按照“盘活存量、提质增量”要求,加强与现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沟通,拓展一批优质实习基地。

2.鼓励毕业生优先选择学院推荐的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加强优质单位来校招募实习生的宣传推荐力度,着力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

五、分层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1.以提升考取率为重点,强化考研指导服务,成立由院长任组长、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考研指导工作组,对学生志愿选择、专业复习、考试调剂等进行分类包干指导,提升考研成功率。组织开展考研慰问。

2.强化考公教育引导,在着力为考公学生提供经验分享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两手准备,避免扎堆待考。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3.强化求职帮扶指导,围绕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等,聘请行业导师分类举办求职经验分享会,加强对就业材料要求的培训解读,指导学生积极利用线上方式开展应聘。

六、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1.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深化与校友企业合作,多途径拓展就业岗位资源。

2.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了解各类招聘信息。

七、扎实开展校园招聘活动

1.与管理学院联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经管类小型专场招聘会,助推学生就业。

2.按照“点对点动员、点对点组织”的要求,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校招活动,提升参与度。

八、全力加强就业信息推送

1.成立学生就业服务队伍,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材料、就业信息等业务培训,协助毕业生辅导员做好就业服务。

2.创建就业信息推送群,安排专人负责就业信息的收集、推送。各班安排信息员,及时将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等传递到毕业生。

3.根据招聘需求,依托就业意向台账,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推送。

九、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1.通过转发公告、线上线下宣讲等方式,确保毕业生对基层就业政策、应征入伍政策、自主创业政策、就业服务等做到人人知晓。

2.配合有关部门,运用典型案例,做好选调生、“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宣传组织动员和招录工作。

3.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加强征兵动员,配合兵役机关开展征兵宣传教育进校园等活动。

十、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1.建立重点群体就业意向和就业数据台账,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原则实施结对帮扶。

2.加强重点群体的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和就业政策。

3.重点群体毕业生可按规定向上级申请求职补贴。

十一、加强就业数据核实统计

1.按照分专业、分班级、分人头、分教师的要求,分层分类做好就业数据精准统计并实时更新,同时重点建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信息台账。

2.从严加强就业材料和数据审核把关,重点审核单位名称、性质、行业、代码的准确性,审核灵活就业工作内容的完整性,审核多人同在一单位、单位不合常理的情况,审核材料盖章不清晰、名称不一致、学生签字缺失、学校提前盖章、合同复印不全等情况。

十二、建立就业定期会商制度

1.按照“大四上期每月一调度、大四下期每周一会商”要求,由领导小组召集,建立就业定期会商机制。

2.会商一般采取会议方式进行,主要任务是通报进展、分析问题、推进工作。

十三、加强就业经费保障力度

用好学校下达的就业服务费,重点用于考研慰问、重点群体就业资助、就业材料邮费、双选会、毕业活动等支出。